重庆市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
重庆市“十四五”重点学科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
重师校训:厚德笃学、砺志创新
重师精神:自强不息、躬行师道
办学理念:立教无类、以文化人
重师校风: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重师教风:博学敬业、为人师表
重师学风:勤学善思、求是致用
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重庆师范大学携手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馆共创“大思政课”实践教学新篇章

作者:佚名,2024-03-26,编辑:廖文梅,浏览量: 次

2024年3月21日,重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李晓燕书记一行赴四川省石棉县,代表学校与教育部“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馆开展结对共建现场签约仪式。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馆馆长周万任、副馆长宋福刚、副馆长邱建华以及重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李晓燕、副院长(主持行政工作)姜土生、副院长侯玲、分团委书记刘洪等参加此次签约仪式。签约仪式由副馆长付婷婷主持。

在签约仪式上,周馆长首先向李晓燕书记一行详细介绍了红军强渡大渡河的历史背景、纪念馆建馆历史以及工作开展情况。他表示,纪念馆按照“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要求,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开展了相关工作,“走出去”主要是去大中小学“讲一堂课、办一个展”的方式,“请进来”主要通过邀请大中小学生在纪念碑前献一束花、参观纪念馆、在大渡河边上一堂微党课、重走一段红军长征路等形式展开。通过一年多的工作探索,取得了可喜成绩,但因地理位置以及资源投入的限制,纪念馆在发挥好“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的作用还远远不够,此次活动重庆师范大学高度重视,让他们十分欣慰和感动,热切期待通过共建为基地建设注入新的活力,提供更多的智力支持,创造更多的发展动能。

李晓燕书记受学校思政课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委托,代表学校发言。他首先对纪念馆“走出去、请进来”的工作模式以及已经开展的工作表示高度认同。他表示学校党委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全面加强对思想政治实践教学的组织领导,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积极构建“大思政”工作格局,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不断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努力打造精心、精致、精准、精彩、精品“五精”思政课堂,取得了良好成效。在“大思政课”建设方面,我校已经与红岩联线等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并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本次“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结对共建的牵头单位,拥有重庆市重点马院的优秀平台和强大的师资及教学力量,希望本次与纪念馆共建合作能够往深里推、往实里走。希望双方能不拘泥于形式,就如何充分运用实践教学基地的资源对大学生开展价值引导、思想引领展开充分的讨论与后续实践。

随后,与会人员就实践基地如何共建以起到真正的育人作用进行了深入探讨。姜土生副院长提出我们可以充分利用馆里资源和我校师资力量在数字化建设、课程开发、历史挖掘等方面展开充分的合作,通过数字化建设缩短纪念馆和高校思政课堂间的物理距离,依托虚拟仿真实验室开发线上、线下课程,组织我校老师对红军强渡大渡河的历史进行挖掘,进而形成系统的、能更广泛传播的“大思政课”教育教学资源。侯玲副院长提出,长征精神和红岩精神、抗战精神等同属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重要内容,可以紧紧围绕长征精神开展“五研”,即学生研学、教师研修、课题研讨、课程研发以及学者研究,希望能够调动双方资源让结对共建工作落地生根,开出繁华硕果,让青少年以及社会受众能够从中受益。同时,思政课也要紧紧依托纪念馆的力量走出课堂,走进人民,开展丰富多彩的传播和宣传。

最后,双方代表进行现场签约,标志着双方正式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启“大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新篇章。

此次签约仪式的成功举行,不仅为重庆师范大学“大思政课”实践教学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也为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馆的红色教育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双方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合作,共同推动“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和红色教育的创新发展,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出积极贡献。


关闭

地 址:重庆市大学城,重庆师范大学虎溪校区,汇贤楼
邮 编:401331
Copyright 2020-2020 重庆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网页设计:汪晓玲
技术支持:谭华山,E-Mail:6510388@qq.com